心流的神經科學理論
暫時性次額葉假說
該假說認為大腦的資源有限,所以當心流產生時,外顯功能相關的腦區例如:前額葉與內側顳葉的功
能會降低,而內隱功能相關的腦區例如:基底核的功能會上升。因此該假說認為心流狀態是利用內隱,讓大腦藉由已知的知識與技能進行自動化的工作,並減少推論與自省。而這個假說也有實驗的支持,一個研究團隊在受試者進入心流時利用fMRI監測大腦,發現前述的外顯功能腦區的活動下降,內隱功能的腦區活動反而上升。
心流的同步理論
該理論認為在高度專注時,前額葉會高度活化,代表心流狀態需要注意力相關的腦區網路整合同步。後續也有實驗證明心流狀態下的前額葉網路活動顯著上升。
大尺度網路
此觀點認為心流狀態的產生需要透過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去調節內在動機與情緒反應,接著三個和注意力相關的大尺度大腦網路的交互作用則是關鍵。這三個大腦網路分別是:與自我察覺有關的默認模網路、與專注有關的中央執行網路、與分配大腦資源並協調大腦資源有關的顯著網路。心流狀態可能和大腦網路不斷切換有關。
資料來源: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67275